郭老惠我邮识助我编集
今天是清明节,距百岁郭老仙逝仅七天时间,也是头七,由于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对郭老倍感思念。
我与郭老未能谋面,2002年初,我与郭老开始通信,向他求教,后经他的介绍,我先后参加了“郭润康集邮研究会”,成为第625号会员,“甲戌邮史研究会”成为第28号会员,郭老有求必应,有赠必足,还时常的会夹寄一份其它地方的邮报给我学习,让我获益匪浅,同时也让我领会到了他倡导的“惠邮品不如惠邮识”的精髓所在。
2007年的7月,我写了一篇《浅谈干支邮戳在邮集中的使用》,寄给郭老请求指正,不多日就收到了他的回信,他在信中这样写道:“你的大作《浅谈干支邮戳在邮集中的使用》一文,业已拜读,很好,有启发意义。但“干支邮戳”最好写成“干支代号邮戳”,因“干支戳”习惯指清末干支纪年的日戳,如果你手中有资料,也可以对日前台湾使用的干支代号邮戳作一介绍,因也有人来询问这个问题,由于我手头缺乏相关资料,希你留意,也是现生肖邮集的素材。”经郭老的这么一指点,我又找了些邮政内部作业的规程等资料,从中了解到“干支代号邮戳”,是邮筒内部生产科(股)里代表不同业务功能的代号用戳。如“甲”代表营业科;“乙”代表汇兑科;“丙”代表函件分栋克;“丁”代表包裹科;“戊”代表印刷科;“己”代表投递科;“庚”代表转运科;“辛”代表市内交换科;“壬”代表交换科;“癸”代表报刊推广科…….
通过学习,我重新组织文字后,文章发表于郭研会的会刊《金竹邮风》之上,该文还被收录在郭研会的文集《金竹邮风文萃》之中。
通过收集干支代号邮戳和相关的邮史资料,让我对“干支代号邮戳”的功能和用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,这个进步,得益于郭老细心的指点和开导。
在邮品的使用和邮集的编组方面,郭老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。通过他的介绍,我在其他邮友处购得多枚解放初期的戳封,使得我的邮集《新中国初期邮政日戳》在2015年浙江省集邮展览中获得镀金奖。
另一部邮集《中国人民邮政贺年邮资明信片》,在浙江省生肖邮展中获得二等奖,该邮展中就有郭老支持我的各种首日、年初一、航空。火车日戳等特殊使用的实寄片,为我的邮集添光增彩。
回想郭老,他对我及广大邮友的支持是太多太多了,今天写此短文怀念他对我的支持和帮助,也更要牢记他对我的鼓励:
——伟业集邮,兵书方寸——
方伟兵于2017年清明